古诗:《枫桥夜泊》
枫桥夜泊
[唐]张继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作者介绍:
张继,字懿[yì]孙,唐代诗人,襄州(今湖北襄阳)人。天宝进士。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。诗多登临纪行之作,风格清远,不事雕琢。主要作品:《枫桥夜泊》《登丹阳楼》《秋日道中》等。他人评价:不雕而自饰,丰姿清迴(jiǒng)有道者风。--高仲武
诗意:
月亮渐渐落下,乌鸦啼叫,到处弥漫着寒霜,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,渔船上的灯火不停摇动,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。姑苏城外有一座寺庙名叫寒山寺,半夜里,寺里的钟声悠扬回荡,传到客船上来。
诗句赏析:
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,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?月亮渐渐落下,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啼叫起来,此时寒霜布满了天空。这里的 “月落” 点明了时间是在天将破晓之际,“乌啼” 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,而 “霜满天” 则不仅写出了秋夜的寒冷,更给人一种孤寂、清冷的感觉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。
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与诗人的愁绪相互映衬。在这深秋的夜晚,面对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,诗人满怀愁绪,难以入眠。“江枫” 和 “渔火” 本是两种常见的景物,但在诗人的笔下,却与他的愁情紧密相连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,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。
“姑苏城外寒山寺”,姑苏城是苏州的别称,寒山寺则是苏州枫桥附近的一座著名寺院。此句点明了诗人夜泊的地点,同时也为下文的 “夜半钟声” 做了铺垫,将读者的视线从江边的景色引向了远处的寒山古寺,使画面更加开阔,意境更加深远。
“夜半钟声到客船”,半夜里,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。这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,也触动了诗人的愁绪。在万籁俱寂的深夜,钟声悠扬回荡,更增添了一种空灵、悠远的感觉,让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愈发浓烈,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。
创作背景
张继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,当时社会动荡不安,百姓流离失所。他本人也在科举考试中落第,仕途不顺,心情抑郁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他途经寒山寺,夜泊枫桥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